首页 College News

院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内新闻 > 正文
多学科专家齐聚探索交叉合作研究新方式
时间:2015-12-06 00:00:00点击量:

12月1日下午,高等研究院系列主题学术沙龙正式拉开序幕,高等研究院院长朱玉贤教授主持会议。涵盖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材料多个学科领域的16名专家汇聚一堂,让人仿佛置身一场小型国内交叉学科高端学术会议。8名化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我在做什么”和“我想做什么”为切入点,围绕“化学的世界”这一主题和到会专家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

庞代文教授将化学原理和生物学体系相交叉,以“单病毒-活细胞三维实时动态示踪”为研究目标,实时示踪单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动态过程,获取活体生物体系的随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的动态生物/化学信息,并以此方法系统研究了禽流感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动态过程及分子机制。

周翔教授用一个化学家的眼光在生命科学领域展开了相关研究,生物学家们纷纷表示此法或将事半功倍,期望进一步的合作。

雷爱文教授从“我梦想做什么”这个角度出发,从催化、电子激活等等给大家展示了一个精彩的化学世界。

庄林教授分析了当代化学的几个特征及发展趋势,指出,化学研究从原子、分子水平深入剖析物质结构,研究化学现象,逐步发展到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现代仪器方法的运用,使得研究范畴延伸至共价键之外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例如超分子),而进一步与物理、材料、生物等学科交叉融合,衍生出了新的学科体系,如能源化学、纳米化学、化学生物学等。他同时指出,化学过程的本质是化学键的重新组装,这一过程既包括物质转化,也包括了能量转化与储存。运用电化学催化这一手段,可以使化学过程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更广泛地应用于清洁能源的转化利用。

张先正教授利用生物相容性这一特点,从纳米材料和纳米生物材料的研究入手,着眼于肿瘤治疗,力图使药物载体能克服多重生理屏障,在血液循环过程中保持稳定,不被体内防御系统清除,顺利穿透血管进入肿瘤组织,在肿瘤组织中富集,特异性识别并黏附于肿瘤细胞表面,被特定细胞摄取,最终使治疗剂到达靶位点并释放药物,更有效地进行治疗。

邓鹤翔教授带着他的“MOF”而来,吸引了不少在座专家的眼睛。邓鹤翔教授表示他们课题组可以制造孔径从1个纳米到10个纳米连续调控的MOF晶体结构材料,在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和检测方面有潜在应用。物理、生物、化学方向专家分别就感兴趣的研究与邓教授展开了讨论。

付磊教授聚焦二维纳米材料面向器件应用的材料化学问题,着重探索二维材料的生长控制及转移等应用问题。他以石墨烯为例,阐述了液态金属上二维材料的可控生长与转移机制。他表明,建立、发展一类可控生长二维材料的解决方案,将会使石墨烯这类二维材料在能源、传感、柔性(透明)器件研发等领域更广泛地走进大家的生活。

周强辉教授以诺贝尔奖得主屠哟哟发现青蒿素为例,阐述了有机合成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从合成方法学到全合成到药物工艺开发的演变以及活性工具分子在化学生物学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阐明了有机合成化学的独特价值和应用前景。他现在正在主要从事重要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全合成研究,目标是开创新的合成方法学、发展高效全合成及相关应用研究。

学术沙龙研讨从下午1:30开始,一直持续了4个多小时,到结束时间大家还意犹未尽进行热烈的探讨。与会教授纷纷表示此次学术沙龙活动非常成功,举办此类主题学术沙龙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学术问题,近距离激发学术火花,开辟新的研究与合作。

高等研究院院长朱玉贤教授表示,为营造鼓励自由探究、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原始创新的学术环境,高等研究院主题学术沙龙活动将作为高等研究院的常规工作,每年定期召开。今年还将召开以物理、生物方向为主题的学术沙龙。

(供图: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 编辑:张也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