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欧阳颀 中国科学院院士
时 间:2015年10月13日下午14:30
地 点:武汉大学樱顶老图书馆
题 目:我所经历的科学研究之路
个人简介:
欧阳颀,男,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所所长,国家介观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副主任。 1982年于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获硕士学位(三阶段博士);1989年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获博士学位。1989年到1995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非线性动力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员及研究员。1995年到1996年在法国尼斯非线性中心做客座研究员。1996年到1998年在美国日本电气公司研究中心做研究科学家。1998年受聘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任教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线性动力学、斑图动力学、生物物理、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
相关新闻:
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颀做客珞珈讲坛第115讲暨长江学术论坛第13期,以“我所经历的科学研究之路”为题,阐释科学的内涵及科学家该具有的素质,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探讨了科研的基本规律。校长李晓红为其颁发珞珈讲坛纪念证书。
欧阳颀以“什么是科学”引入,指出科学即格物致理,应坚持逻辑性和一致性。科学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一名科学家,应具有广泛的兴趣,坚韧的品质以及跳跃性的思维。
谈及自己的科研之路,欧阳颀以自组织耗散理论为中心,一步步向外延伸至其他研究领域,如化学振荡器、时空模式、图灵斑图、螺旋波、螺旋气流控制、双方分子的进化、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等。并就图灵斑图、定量生物学、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等理论进行深入讲解。
欧阳颀还回顾历史,梳理了人类的科学探索之路。他指出,19世纪是工业的革命,科学的基础是热力学与化学;20世纪是信息的革命,以量子力学和信息论为基础;而21世纪是生物学的革命,将围绕定量分析生命系统展开。
最后,欧阳颀以自己的研究体悟与师生共勉:科研应该以兴趣为导向,而不要把科研仅仅当作工作看待;应该以核心问题为导向,而不是以学科和研究方向为导向;应该注重科学品味,而不是光看期刊的影响因子。
欧阳颀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所所长,国家介观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副主任。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线性动力学、斑图动力学、生物物理、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