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聚焦从0到1突破,打造理学研究高地——10余名院士“组团”为高研院发展建言献策
时间:2023-03-22 09:23:57点击量:

       才聚江城,智荟珞珈。阳春三月的武大校园,花团锦簇,烂若云霞,处处迸发着勃勃生机。

       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热潮之际,3月18日,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在当代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第七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10余名科学院院士组团重磅出席,校长张平文院士、校内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科专家和学生代表200余人齐聚一堂,大家围绕基础学科前沿交叉研究热点,谈策略、话未来,深入探讨高等研究院如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未知领域,在基础研究领域实现0到1的突破。

 

力出一孔,集中更多顶尖人才办大事

 

       “2021-2022年,全体PI以高研院第一作者单位或者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科研论文179篇,其中发表在《科学》、《自然细胞生物》《自然能源》、《自然催化》等国际顶尖期刊89篇。”

       “武汉大学SCIE高被引论文(1%)数量比较,全校共144篇,高等研究院11篇,排名第2;SCIE热点论文(0.1%)数量比较,全校共32篇,高等研究院3篇,排名第3。”

       “2022年度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凸显,继2020年之后再次荣获 “研究生原创研究群体奖”,2人获创新奖特等奖,多人获国家奖学金及各类专项奖。”

       “2022年荣获‘武汉大学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

       一串串闪亮数字的背后,凝结着高研院29名PI的智慧和汗水。这群平均年龄不到40岁,国字号人才占比69%的青年才俊,正是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成果缩影。

       相较于取得的成绩,院士委员们更关心的是人才引进和培育的长效机制。

       “人才引进是一个快变量的过程,人才培养是一个慢变量的过程,怎么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循环互促?”

       “一流的文化育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出一流的成果。未来发展规划中,要把文化建设凸显出来。”

       “当前院内各学科领域人才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叶朝辉院士、北京大学赵进东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院陈和生院士、厦门大学龚新高院士、我校周翔院士分别从人才结构、引育机制、文化建设、长远规划等方面阐述了建设性意见。

       院士们一致认为,待高研院科研楼建成后,人才引进有了更好地条件,要在引和育上多下功夫,在学科平衡和交叉上多做文章。

 

从0到1,前沿交叉领域是很好方向

 

       高等研究院建院伊始,就把基础研究、前沿领域、学科交叉作为核心目标,先后围绕理学基础前沿领域,依托人才队伍优势,“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5个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力争建成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的理学研究机构。

       实现从0到1突破,方向在哪里?突破点在哪里?

       高等研究院优先发展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材料、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及相关研究领域,在前沿交叉领域进行了一些有效性探索。陈素明教授课题组专注于质谱分析技术和质谱仪器装置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尤其注重发展创新分析策略来解决生物医学、合成化学以及化学生物学等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刘郑教授团队从方法学的角度出发,以生化和光学技术为基础,开发多种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细胞力学研究技术,在单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细胞机械力是如何影响不同类细胞的功能以及形变、迁移和分化的能力……

       “我们讲交叉融合,不能光嘴上讲,还要落实到行动。人才引进后,是否能经常坐在一起聊聊,多交流激发共同的兴趣、引发共鸣,站在交叉学科的角度解决单一学科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林院士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问题关键所在。

       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强调,把吸引优秀人才和促进学科发展结合起来,利用高研院的平台自由探索,鼓励学者们更多致力于前沿交叉领域研究,才能取得从0到1上的突破。

 

深耕细作,基础研究要数量更要质量

 

       2022年5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了高等研究院阴国印教授课题组在合成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环己烷合成领域长期存在的挑战,打开了热力学不稳定取代环己烷模式化合成的大门,让复杂药物分子的合成变得更加简单、高效,也是“金属迁移”策略合成应用的重要进展。

       阴国印教授自2016年8月以特聘研究员的身份入职高等研究院以来,一直致力于“金属迁移”领域研究。他6年磨一剑,满怀热爱、研精覃思,科研之花终结硕果。

       近年来,高研院发表SCI论文数量逐年递增,势头喜人。但在做大和做精上,到底怎么选择?委员们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

       “建成理学研究高地,这是学校建院之初对我提的要求,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质量,尤其要集中精力做些突破性的工作,创造更多的‘无中生有’。”院长朱玉贤院士对院内PI们提出了更高要求。

       清华大学程津培院士也明确指出,“高研院不是要在文章数量上拿冠军,而要在重大突破上拿冠军;将来的重点是在学科交叉中有重大发展重大突破,契合国家战略需求,真正在学科上产生突破性的变革,做出爆炸性的成果。”

       正如张平文校长在致辞中所期盼的,“高等研究院要进一步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尊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科学规律下,汇聚力量进行引领性科技攻关,产出更多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殷殷嘱托千钧力,踔厉奋发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