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高等研究院长江学术论坛迎来了开讲第100讲,并与101讲同期举行,斯坦福大学赵午教授和北京大学曹安源教授分别作精彩学术报告。
赵午教授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加速器光源的概况,引出一种新的用加速器作为光源的构想,并详细地描述了稳态微聚束光源的原理、功率高的优势以及面对的挑战,分享了其团队在该光源上的原理验证研究和取得的重要成果。赵午教授风趣幽默的演讲和卓越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曹安源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碳纳米材料与碳基三维多孔材料的进展历程和有序自组装,碳基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调控及其在柔性自支撑储能电极、微纳电子、光电、光伏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赵午,1974年在纽约大学石溪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杨振宁。1974-1984,就职于美国SLAC国家实验室。1984-1993,任超级超导对撞机(当年预算82亿美元)副总经理、加速器总体负责人。1989-1993,任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1994-2019年,斯坦福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加速器领域一系列最高奖项包括USPAS Achievement Prize,Wiederoe Prize,Robert Wilson Prize等。
曹安源,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能源环境应用等,代表性成果包括世界上最小的碳纳米管刷、用于纳米材料有序自组装的有机物吹泡法、三维多孔碳纳米管海绵及储能电极、高效率碳纳米管/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等。在Science、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被英国BBC科技新闻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