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强辉)10月19日上午,由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和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第15、16期“长江学术论坛”在化院创隆厅举行。来自Scripps研究所的Jin-Quan Yu和Phil S. Baran两位享有盛誉的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纷呈的报告,引发了现场热烈的讨论和思考,师生们深受这场学术盛宴的感染。
Jin-Quan Yu教授首先作了题为“Ligand-Accelerated C-H Activation Reactions: Distance and Geometry”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由金属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循环多样性切入,介绍了基于弱配位作用的钯催化碳氢键活化在过渡态拓扑几何构建和降低能量方面的优势,并由此推动了惰性C(sp)-H键的活化、远程C-H键的活化、不对称催化的C-H键的活化以及低催化载量的C-H键活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研究成果。另外,Yu教授还展示了碳氢键活化在全合成领域的应用,以及与制药公司之间进行的密切合作。
随后,Phil S. Baran教授作了题为“Studies in Natural Product Synthesis”的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两相合成策略在合成复杂萜类天然产物中的广泛应用,包括Taxadiene的全合成、14步法合成Ingenol、19步法合成Phorbol等等。此外,其研究小组在电化学促进的烯丙位氧化、自由基参与的杂环化合物C-H键官能团化、铁催化的还原烯烃偶联以及非活化烯烃的还原甲基化等高效构建C-C、C-N键的方法学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这些方法可应用于复杂天然产物的后期修饰以及活性小分子库的快速建立,在促进新药研发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最后,Baran教授以MaoecrystalV的不对称全合成为例,指出天然产物全合成的未来方向应为规模化的高效合成(Natural ProductsSynthesis In the Age of Scalability)。
报告结束后,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雷爱文教授分别为Jin-Quan Yu教授和Phil S. Baran教授授予了“长江学术论坛”纪念牌,并合影留念。当天下午,两位教授与化院从事有机化学研究的各个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上一篇:雷爱文教授荣获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下一篇:第一届中德可持续催化会议